城乡居民医保定点医院 | 直升机医疗救援基地医院 | 120急救中心第12分站 —— 2025-01-22

医学科普——发现胆结石 胆囊切除还是保留

发布日期:2025-01-16 浏览次数:207 
分享到: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在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0%左右,多见于成年人,其发病率在4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而逐步增加,其中女性多于男性。有胆囊结石应该怎么办?是否要切除胆囊呢?



胆囊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大多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素结石。其成因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任何影响胆固醇/胆汁酸磷脂浓度比例以及造成胆汁淤积的因素均能导致胆囊结石的形成。研究表明,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溶血性贫血、胃肠道手术术后(胃切除术后、胃肠吻合术后、回肠切除术后)等均可诱发结石形成。

胆囊结石有哪些症状?

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没有症状,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有些胆囊结石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

一.胆绞痛

胆绞痛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多发作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者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可向右肩胛部和腰背部放射。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症状。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 左右的患者1年内可再次出现胆绞痛,随后发作频率会逐步增加。

二.上腹隐痛

一部分患者仅在进食过多、吃肥腻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此类患者症状与“胃病”相似,常被误诊。

三.其他症状

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胆囊十二指肠瘘、胆石性肠梗阻、Mirizzi 综合征等表现。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胆囊结石,尤其是体积较大的结石(大于3cm),是胆囊癌明确的高危因素。这是因为,胆囊结石几乎都伴有胆囊的慢性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可导致胆囊局部黏膜损伤,进而活化胆囊的自身修复机制,使得其黏膜细胞处于持续增生状态,从而加速了“化生‑异型增生‑癌变”这一转化过程,最终导致了胆囊癌的发生。有研究表明,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



胆囊结石如何治疗?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手术选择,它通过完全切除胆囊来解决胆囊结石问题。这种手术可以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腹腔镜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微创手术,通过几个小切口进行操作,具有较小的创伤和较短的恢复时间。

优势:胆囊结石完全解决:通过切除胆囊,可以完全摆脱胆囊结石的问题。避免胆囊炎症复发:胆囊结石容易导致胆囊炎症,切除胆囊可以避免复发的风险。

风险:胆汁调节问题:切除胆囊后,胆汁的储存和释放机制受到影响,可能导致饮食摄入后胆汁的排放不够均衡,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

胆汁反流:少数患者在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出现胆汁反流的情况,导致胆汁进入胃部,引起不适。




保留胆囊手术(胆囊切石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保留胆囊,并通过手术将胆囊内的结石清除。这种手术适用于胆囊功能正常、没有胆囊炎症,并且结石较小、数量较少的年轻患者。

优势:保留胆囊功能:保留胆囊手术可以维持胆汁的正常流动,避免一些与胆囊切除相关的并发症。保持胆汁调节功能:保留胆囊后,胆汁的储存和释放功能仍然存在,更符合自然的消化过程。

风险:结石复发:保留胆囊后,结石可能会再次形成,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随访。

胆囊炎症风险:保留胆囊并清除结石后,仍存在胆囊炎症的风险。

病 例 分 享

患者陈女士,今年30岁。因上腹部疼痛伴急性加重,于1月10日入住阜阳民生医院普外科就诊,彩照显示患者有胆石症。经普外科医疗团队诊断,患者胆囊功能正常,且年龄尚轻,遂决定为其进行超微创器械辅助下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超微创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是一种先进的胆结石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手术通过单孔腹腔镜技术,仅在脐部进行微小切口,利用内镜设备进入腹腔,巧妙取出胆囊内结石,同时保留胆囊及其功能。这一技术不仅满足了患者对美容的需求,还极大地减轻了术后疼痛,加快了恢复速度。目前,患者恢复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医嘱小贴士:

术后复诊非常重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和随访,包括药物使用、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编辑:高雅

来源:普外科

皖公网安备 34120202000263号